船上的舱室的装潢虽谈不上大手笔,但胜在雅致,因此也是价值不菲的。林挽碧独自一人,细细地将室内的陈设看了个遍,找出了好几件可圈可点的物件儿,引得她有了点儿创作的念头。
她盯着案几旁挂着那副《琵琶行》,又想到午后听过的话本子,顿时便有了灵感。
她跟着杨永慎读书的那些年,诗歌的天赋连一般都够不上,幸亏在书画一事上深得杨老先生的喜爱,否则恐怕早被脾气不好的杨永慎给赶回了家。不过,林挽碧还有一大爱好,就是写话本子,杨永慎并不反对,但硬是没敢告诉林挽碧她爹。
船上说书的李九先生本家功夫相当了得,说起故事来,让看客们有身临其境之感。林挽碧觉得,今日那话本子配不上这位先生的口才,若她改编一二,定能更加卖座儿。毕竟,她在帝都时悄悄写过些,当时还赚了点儿钱。
林挽碧向来是个行动迅速的,想到便托人找来了话本子的原稿,开始细细琢磨。
“帝都中最善舞的女子香消玉殒了。今年的雪来得早,赶在了出殡的头天,接连下了七日。”林挽碧喃喃自语道。
林挽碧凝视着画像上的琵琶女,仿若她从中走了出来。拐几个弯,她不合时宜地想到了裳雪,心里已没了过往的酸涩,不过,她并非是在回忆往事伤春悲秋,确实是因为借鉴意义。
“莺莺从前被晋王救过,情根深种,晋王想利用她,她便苦练舞技,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细作。”林挽碧边念边写,全然不知大雨已挤在云端,即将瓢泼而至。
“莺莺万种风情,声色犬马中,被晋王送到了各种各样达官贵人的手中,套取不同的消息。某日晋王不再安排她,而是将她接进了王府……”
接下来的事儿,就可以借鉴裳雪了。林挽碧不喜欢她仗着聂清珏撑腰的挑衅,但她知道,裳雪喜欢聂清珏,而他的爱却是让她死。如今回头再看,她竟有几分同情。
“最后的结局嘛,莺莺进王府是因为被晋王的政敌反间了,晋王将计就计,才将她接进王府,最后死于心上人怀里,反转是晋王得知真相:莺莺一直都传的假消息。这是她孤注一掷接近爱人的办法……”林挽碧足足想了两个时辰,理出了个大概。
只有遗憾与悲剧,才能被记住。林挽碧揉了揉酸胀的眼眶,想道。
她笔下的故事,没怎么提到晋王妃。帝都万千女子,被冠以夫姓,中规中矩,生儿育女,享受一世荣华,她们的宿命并不能凭借什么壮阔,似乎她本人也曾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。
林挽碧并未贪心想要留下点轰轰烈烈的东西,她只是不喜欢那样的生活,高高的宫墙锁了她多年,就像今日这逼仄的天气,她压低了身子,拼命喘气。
还好逃了出来,无福消受的劳苦命。林挽碧自我调侃道,露出一个舒心的笑。
一声闷雷横空劈了下来,她的笑容转瞬即逝,惊恐地捂住了耳朵,甚至有往桌子下躲的冲动。她的窗户大开着,闪电划破穹苍,短暂地照亮了夜幕,不知何时就会紧接着一道雷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