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章殿是朝会之殿,很是宏伟,皇帝坐乘舆绕道正门而入,远远看去,就看见了三拨人——宗室勋贵、文官、武将。
这些人虽都站着,可相互寒暄,有的甚至说笑话,见皇帝乘舆而来,就立刻住了口,“唿”黑鸦鸦跪下一片。
皇帝迈着沉重的步子下了舆,就见太孙也跪着迎接,便笑着说:“太孙起来罢,天寒,地上也寒,朕说,你实在不必拘礼!”
“这是皇上的恩泽,可礼仪乃万世之道,孙臣却不敢放肆。。”苏子籍恭敬的说着。
当了代王和太孙,有了下属,才清楚“礼多人不怪”、“恭敬不如从命”的意思,态度真的非常重要,既知道皇帝用心不良,自是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让人抓住可发作的把柄,反正以自己的身体素质,天气再冷,等在外面,并且跪一会,也并无关系。
皇帝见太孙如此恭敬,不由略满意,又想起了汇报,说太孙虽到了殿外,却并没有自己进去,更没有与大臣来往,只是稍微寒暄下,这让皇帝还算满意,可是,光是看到这样风华正茂的太孙,皇帝心里就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。
皇帝努力将这股情绪压下去,路过太孙时,说着:“你有心了,外面太冷,跟朕进去吧。”
说着迈步进了大殿,坐在帝座上,吩咐:“叫进来吧!”
顿时,丹陛之乐大起,群臣早就在里面等着,都等得有些昏昏欲睡,随着太监叫进响起,再困的人都一个激灵,清醒了过来。
能有资格进入宫宴的官员,最低基本也是四品官,还都是实权官员。
除了这些官员,就是一些有爵位且还能让帝王记得的人家。
有些空有爵位,却早就已经没落,老人都不在了,可能根本连进宫门参加这场宴会的资格都没有。
这些条件都筛选一遍,剩下的人,也有着上百人,黑压压坐了一片,一人一桌,矮桌矮椅。
皇帝跟太孙先后进来,这些人也都按品秩肃然鱼贯而入,随班行礼,齐声高呼“万岁”、“千岁”!
叩拜皇帝,也拜见太孙。
这二人,一个是君,一个是储君,行礼其实是不同,皇帝看着拜见完自己,又去拜见太孙的百官,目光一扫,淡淡说:“诸位爱卿,都平身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