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陵是在寿安郡主还小的时候,就到她身边去当差服侍了的。
她本来是内廷里当差的女官,当初是傅玉把她从宫里提出来,放到了寿安郡主身边去。
国公府门庭复杂,寿安郡主尽管是掌上明珠,可她长在国公府内宅中,傅玉生怕她生母不在了,府里那些下作的,见不得人的手段,倘或用在她的身上,她那么小的一个孩子,要怎么应付的过来呢?
因为不放心,所以特意从宫里挑拨了人去伺候,在寿安郡主十岁之前,身边还跟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嬷嬷,那是傅玉身边的人。
直到她年岁渐长,金陵和洛阳足够为她遮风挡雨,傅玉才把人要回了自己身边去,没有再陪着她长大的。
郑氏进府之后太过得意,金陵在旁边儿看着,跟洛阳两个商量过好多回。
有些小事寿安郡主不肯追究计较,她们做奴婢的,从小就是要护着寿安郡主安然无恙的长大,自然见不得这些。
况且郑氏那些小手段,小心思,跟宫里头比起来,真是不值一提。
金陵和洛阳冷眼旁观了长达半年的时间,到底是觉得郑氏的日子还是太清闲,才总想到主母跟前试上一试,也是仗着徐子业宠爱她罢了。
这才再三的规劝,寿安郡主在这些事情上没有太多的心力,但金陵和洛阳总不会害她坑她,时间久了,她可能也是觉得有些心烦,烦极了郑氏的撩拨找麻烦,又不想为这个跟徐子业闹红脸,把人发落出去,所以后来就听了金陵的建议,又纳了胡氏进府。
胡氏的出身算是这五个姨娘里最好的——她的父亲,曾近官至五品。
进士出身,出身履历都算得上清贵。
只不过是朝中无人,毕竟是寒门子弟,能做到五品的位置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胡氏的父亲据说是不愿意在朝中趋炎附势,也见不得那些尔虞我诈,所以后来主动辞官,开了一间私塾,做起了教书先生。
胡家的日子过的不错,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,可也是和谐美满,且胡父有进士出身的底子摆在那儿,送孩子到他的私塾读书的不在少数,这银子嘛,自然不少赚。
再加上为官时同僚中总有那么几个交好的,辞官后与朝中官员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,大家私下里真要是见了面,都能笑呵呵的说上几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