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从何说起啊?”
“如果不是你出了事,那县里的里正,怎么敢计量我家的田地?”
计量田地?那是什么?原来是说的这种小事。
“儿子还以为是什么事,不过就是计量田地……”钱圩哑然失笑:“这事我知晓,朝廷每三年清理田地,我就特别写信给知府和知县,让其秉公处理”
“想必知县听从了!”
“对了,我家有多少地?四百亩,还是五百亩?”钱圩漫不经心的问。
“夫君,应该是四百三十六亩。”妻子在旁提醒。
“哦,对,这点地不多,我也不靠着地吃饭,平日没有在意。”钱圩有些无语。
其实自魏世祖以降,历代田亩,都有潜规则,虽根据朝廷不同,时代不同,有所差异,但大体是按照一品1200亩二品1000亩三品900亩四品700亩五品600亩六品400亩七品350亩八品250亩九品200亩计,举人百余亩秀才不过百亩,而百姓其实不过五十亩。
“苏杭者,工本大者不能过二十亩、为上户,能十二三亩为中户,但能四五亩者为下户”
北方田地倍之,因为产量少。
朝邑县的张兴顺货卖木器积资置买田产,数十年后家中有田数顷,号素封,在官府默默打压下,不过十数年,家道衰落,仅存五十亩而止。
这就是官府的潜规则。
钱圩之官品地位,可有近千亩,现在田宅不过一半而已,远不到红线,根本不需在意。
就算罢免,仍旧会留有体面。
“可不知道县里是谁传起,说你恶了天子,马上要连累全族下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