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间不计年,弹指间,十余年过去,诸子百家登场,互相攻击,论道,传播思想,一举将战国乱世,推向了顶峰,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。

    齐国,正奉齐国第三位国君田午继位。

    有大臣上书,“诸国之中,诸子百家互相传播思想,但却无统一交流之地,不如在齐国都城,建一座巨大的学宫,令诸子百家前来交流,收天下之下,齐聚齐国,齐国必定能大兴。”

    齐王高兴极了,立刻命人,在齐国都城临淄,修建学宫。

    学宫,占地百亩,亭台楼阁,宫殿林立,环境清新优美,恢弘大气。

    学宫,建造了三年,建成后,齐王亲自题名,为稷下学宫!

    很快,齐王正式发布了诏令,“凡诸子百家之人,皆可齐至学宫论道交流,思想碰撞,吃,住,齐国全包了。”

    王令,如一阵风般,吹遍了战国乱世。

    无数诸侯王顿时想到了齐王的用意,脸上纷纷露出了懊悔,连忙命人在都城修建学宫。

    但稷下学宫之名,已传遍战国大地,再新的修学宫,俨然再也无法超越稷下学宫。

    晋国境内,羊肠小道上,李耳坐于青牛上,向齐国都城临淄赶去。

    他须发皆白,双目有神,口中道音响起。

    “道可道,非可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

    “无名,万物之始也,有名,万物之母也!”

    李耳周游列国数十年,今年已有六十岁,已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思想。